選擇題的做法
考試制度不斷改革 , 高考政治尤其是文科綜合政治部分選擇題:從類型上看大多以 “組題” 的形式出現(xiàn) , 即一個材料設計多個試題 , 最多可達到5個試題;
從形式上看有兩部分構成:題干、題肢;從內容上看有三部分構成: 立意、情景、問題設置。
①抓住立意。
每個選擇題只有一個立意 , 即一個中心思想。因而 , 看到試題后 , 認真閱讀 , 并要很快地找到它的中心思想 , 最好用一句話的形式提取出立意。
然后 , 再看題肢的設問 , 這樣就能很快地找到答案。對于簡單的試題來講 , 讀完也就應該做完。
②找關鍵詞。
每個選擇題的關鍵詞大多在題干的最后一句話中 ,
如 “范圍關鍵詞:經(jīng)濟學道理、哲學道理等。“內容關鍵詞”: 措施是、制度是等。 “形容詞關鍵詞”:根本、主要等。 “動詞關鍵詞” :表明、說明 " ?、體現(xiàn)等。立意和關鍵詞相結合 , 對做難度稍大的題目有較大的幫助。
③排查誤項。
高考試題中有一部分是難度大的題目 , 甚至有些題肢的設置一時難以理解 , 在這種情況下 , 最好用排查法 , 先把明顯錯誤的選項去掉 , 然后進一步縮小范圍。
④不得已 , 猜。
對于實在拿不準的題目 , 可用猜測法。
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確認的干擾項 , 如果能排除兩個 , 其余兩項肯定有一個正確答案 , 再隨意選其中一項 , 這就意味著你答對的概率為50%, 如果放棄就等于放棄了這50%的得分機遇。
機遇對每個人都是均等的 , 考試對所有的考生仍是公平的。
非選擇題解題的思路及步驟
高考政治單科卷非選擇題一般包括簡答、辨析、論述三類; 文科綜合政治部分非選擇題總稱為問答題;部分省市試卷還包括分析說明題、研究性學習試題等。
①認真讀題 , 弄清題意 , 明確中心及分論點 , 確定論據(jù)。
讀題時 , 先要抓住試題提供的解題要求和條件 , 答案必須是從試題的文字中分析出來。
其次要明確中心 , 只有圍繞中心答題 , 才能與題意的口徑相符。再次將中心論點按題意分成幾個有機聯(lián)系的分論點。
最后要確定用來分析說明中心論點或是分論點的根據(jù) , 包括政策根據(jù)、事實根據(jù)和數(shù)字根據(jù)。這是解題的鑰匙。
②歸類對號 , 落實課、節(jié)、框。
試題千變萬化 , 但都離不開用教材的內容來解答。
讀題時 , 必須判明答題要用教材哪些章、節(jié)、框的內容。這樣就縮小了思考范圍 , 然后胸有成竹 , 根據(jù)題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、組織某方面的知識。
③規(guī)范化答題的一般步驟
第一步 :先歸納題目觀點 , 表明自己的態(tài)度。
第二步 :講清有關的理論觀點 , 即講清分析說明問題的理論依據(jù)。
第三步:運用概念、原理、觀點分析問題。這是答案的主體 , 理論聯(lián)系實際 , 分析闡明問題的能力在這一步得到體現(xiàn)。
第四步:聯(lián)系重大時事。主要是聯(lián)系黨的方針、政策和中心任務; 聯(lián)系一年來國內國際發(fā)生的重大時事加以說明 , 主要是指黨代會、人代會通過的決議 , 重要領導人的重要講話等等。
第五步:用事實證明(包括史實、事實、數(shù)據(jù)等等)。“事實證明” 往往和作用、意義、結論緊密相連。
第六步 :反面論證。在正面論述之后 , 一般還應聯(lián)系反面觀點 , 指出觀點的錯誤所在 , 以加深對正面的理解。這一步通常用“如果說……”“假如……”這樣的句式來展開。
第七步 :表明態(tài)度或簡述自己的認識體會。在論述題答案中這一步是不可少的。在教材中多處可以看到在闡述了一個觀點后對青年學生(我們) 提出了相應的要求。
在高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的主觀題中,材料題是最常見的題型。因此能否解答好材料型主觀題,就成了提高高考文科綜合成績的。
那么如何解答好材料型主觀題呢?
材料題試題的問題多種多樣。問題是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反映材料內容,體現(xiàn)命題者的意圖。面對試題,我們首先要認真閱讀、分析問題。
第一確定問題是從經(jīng)濟、哲學還是政常角度提出的。這一點比較簡單,但不能馬虎。如果搞錯將一分不得。
第二要確定問題是從“是什么”“為什么”“怎么樣”三個角度中的哪個角度提出來的。這一環(huán)如果搞錯,也將失分很多。
第三要明確問題的各種限制性條件。這些限制性條件為考生提示了正確的思維方向,使考生能準確地把握問題的指向。
離開了對材料的理解,就談不上理解題意。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材料加以推敲,以便把握材料的真實內涵。
其一是時間。
其二是總結性語句。即點明材料的中心的語句。就表格類材料而言,其表格上的標題往往點明表格所反映內容的中心。
其三是材料中出現(xiàn)的概念、名稱。它揭示了材料與教材的關系。
材料類試題的特點之一就是“題在書外”但解決問題需借助書本知識,也就是說,對試題的分析,離不開書本知識。
只有將試題中的“有效信息”同書本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也可以在分析、把握材料內涵時進行。在明確題意后更需要應用書本知識加深對試題的理解并組織答案。